育兒專題|為人父母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,最感困擾的莫過於發現孩子不知從何時開始學會說謊。「明明昨晚孩子說功課已完成,今日卻發現作業根本沒交!」這樣的情景是否曾在你家發生?事實上,說謊行為可視為孩童成長的必經階段,家長該如何智慧應對?
自我保護機制驅動行為選擇
孩子處於3至5歲的認知發展階段時,現實與想像的界線尚未清晰。透過觀察模仿同儕與長輩,他們開始懂得編織虛構情節,以「說謊」作為自我防護手段,避免因能力不足或犯錯而遭受責備。面對孩子的說謊行為,家長可採取以下三項應對策略:
一、對症下藥:釐清說謊背後的動機
家長首要任務是理解孩子說謊的深層原因,方能選擇合適的引導方式。孩童常見的說謊類型主要分為兩大類:
逃避責任:部分孩子為規避做功課,會謊稱身體不適;
爭取關注:也有孩子為吸引他人目光,誇大自身擁有的特殊能力或物品。
二、傾聽為先:重視孩子的內在聲音
發現孩子說謊時,家長不必當面戳破,可透過開放式提問引導表達,例如:「你今天心情如何?是否遇到什麼壓力?」以冷靜包容的態度傾聽孩子的想法,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懷與重視,從而建立互信的溝通模式。舉例來說,若孩子因作業困難而說謊,家長可主動關心學業需求,給予適當的陪伴與支援。
三、價值引導:思辨誠實與說謊的利弊
年紀較小的孩子可能尚未理解說謊的負面影響,家長除了以身示範,還可透過親子共讀故事書,帶領孩子思考誠實的重要性。日常中定期與孩子反思生活選擇,幫助他們深化對誠信的認知,培養判斷能力。
每個人都有說謊的時刻,何況是處於認知發展期的孩童?真正需要關注的,是說謊行為若未獲正向引導,可能演變成習慣。期望家長能以溫和姿態傾聽孩子,減少懲罰式教育。當親子間建立足夠的信任基礎,孩子的說謊行為自然會逐步減少。
(來源:香港01 圖片源於網絡 文/Ivy )